己雞年金牛座(1969)(身體日曆)
播放Play
全文視頻

《黃帝內經》的最高智慧,是要我們能觀照身體四時節氣的變化,在治病及體質調理時,能做到「謹候氣宜,無失病機」及「審察病機,無失氣宜」。
什麼是 “氣宜” ? 我們來聊聊這一個生於 1969 己雞年金牛座立夏節氣後 5 日, 2018 戊戌年六之氣,因腹部疼痛,於大寒節氣前 1 日,求助中醫治療的案例……

身體日曆密碼

案主鍾**女士,生日密碼: 1969 己雞年金牛座,事件密碼: 2018 戊戌年六之氣,無明顯誘因出現腹部疼痛十餘日,於大寒節氣前 1 日,求助中醫治療……

先天體質稟賦

案主鍾女士, 1969 己酉年金牛座,出生於立夏節氣後 5 日,五運六氣大框架為 中運:土運不及;司天:陽明燥金;在泉:少陰君火;主氣:少陰君火;客氣:少陽相火。
己酉年:災變發生在中央五宮。司天之氣數為清化九,中運之氣數為雨化五,在泉之氣數為熱化七。
己酉年,中運之氣數為雨化五

常數 “五” 為洛書中央及四隅,代表中央及四時方位,時間為 “四季” 中後 18 天,與 “長夏” 之季相對應。夏秋之間為長夏。長夏屬土,西南這塊地方在五行中屬土,屬長夏;後天卦中屬坤;五藏屬脾。

常數 “五” 為河圖生數,代表 “太陰濕土” 的 “運化” 作用力,尚處於初萌階段。土的化氣不得其令,而木的生氣獨旺。 “土” 氣不足,它所引起的災害,往往發生在四隅,在人體應在脾臟,其發病部位,內在心腹,外在肌肉四肢。

己酉年,”中運土運不及”

屬於卑監的年份,土的化氣不得其令,木的生氣獨旺,風氣因而流行。土衰木勝,所以見風勢振動,摧折飄揚的現象,由於金氣來複,生氣便被抑制而不能行使權力。因木勝風動,若發生病變則為脹滿否塞不通。人們多患饗泄(又名風泄,指消化不良一類的泄瀉)、霍亂、身體重、腹痛、筋骨動搖強直、肌肉跳動酸疼疾病,而且時常容易發怒。寒水之氣失制而旺,人們患中氣虛寒。

己酉年,司天之氣數為清化九

常數 “九” 為洛書上方位置,代表正南離卦方位,離卦屬火,對應於心臟,小腸。時間正值芒種、夏至節氣。地面之際,陽熱小滿,雨水又足,麥穗生芒,將成熟也。夏至者,至者,極也。夏至為陽熱升極而降之時。夏至陽降,必經小暑大暑之熱,然後降。夏至以後,未交立秋,先有初伏,中伏,而陽已先降。造化之道,惟恐陽氣不降。因陽性本升,所難得者,陽之降也。

常數 “九” 為河圖成數,代表 “陽明燥金司天” 的 “收斂” 作用力,已處於成熟階段。地面上為陽位。五氣之時,地面上盛滿的陽熱,經秋氣之收斂,正當下降。中土之下,陽氣充足。濕氣已收,大宇光明。陽盛而明,故稱陽明。金氣當旺,濕氣收,則燥氣結。此時地面上空的金氣,壓力極大,故稱燥金。

己酉年,”陽明燥金司天”

燥氣下臨于地,人生肝臟之氣上從天氣,風木之氣起而用事,故脾土必受災害,淒滄清冷之氣常見,草木被克伐而枯萎,所以發病為脅痛,目赤,眩暈,搖動,戰慄,筋萎ㄨㄟˇ不能久立;少陰君火在泉,故暴熱至,地氣變為暑熱蒸騰,在人則陽氣郁於內而發病,小便不正常,寒熱往來如瘧,甚至發生心痛。

己酉年,“在泉之氣數為熱化七”

常數 “七” 為洛書右方位置,代表正西兌卦方位,兌卦屬金,對應於肺,大腸。時間正值白露、秋分節氣。熱降液生,此時地面,早晚便有露氣,秋分以前,地面上的熱多,地面下的熱少。到秋氣下降,暑氣入地,地面上有了露時,地面上的熱,與地面下的熱,多少一樣,上下平分,故曰秋分。

常數 “七” 為河圖成數,代表 “少陰君火在泉” 的 “升浮” 作用力,已處於成熟階段。陽熱從地下陰位升出地面,即木氣上升之氣也。此時大氣較熱,不似厥陰之陰極,故稱少陰。木氣上升之氣,即水中所藏上年秋時下降的陽氣。此陽氣,由地下升至地上,照臨大宇,光明四達,上升之象,有如君位,故稱君火。此時大氣由溫而熱,又稱熱火。

己酉年,“少陰君火在泉”

熱氣淫盛,川澤中陽氣蒸騰,陰處反覺清明。人們多病腹中時常鳴響,逆氣上沖胸脘(胃以上的胸腔部分),氣喘不能久立,寒熱,皮膚痛,眼模糊,齒痛,目下腫,惡寒發熱如瘧狀,少腹疼痛,腹部脹大。氣候溫熱,蟲類遲不伏藏。

己酉年,客氣 “少陽相火” 加臨

“火熱” 之氣郁發,而 “火” 氣又能剋 “金” 氣的流行與作用,因此人體中與 “金” 相應的肺臟的功能與作用,也將受到 “火” 氣的制約,而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。同時,肺氣還會順應於 “司天” 的 “火” 氣,而被 “火” 氣所調動發揮其 “金” 氣的 “上從” 作用,進而使 “木” 氣遭受到抑制而不能正常發揮作用。

案主 1969 己酉年金牛座,出生於立夏節氣前 5 日,受 “土運不及” 和 “清化九” 、 “熱化七” 及客氣 “少陽相火” 加臨影響,先天稟賦,歲土不及,土虛木賊。

後天神機變化

案主因腹部疼痛,於2018戊戌年大寒節氣前1日,求助中醫治療。2018戊戌年六之氣五運六氣大框架為 中運:火運太過;司天:太陽寒水;在泉:太陰濕土;主氣:太陽寒水;客氣:太陰濕土。
戊戌年:司天之氣數為寒化六,中運之氣數為熱化七,在泉之氣數為濕化五。
戊戌年,中運之氣數為熱化七

常數 “七” 為洛書右方位置,代表正西兌卦方位,兌卦屬金,對應於肺,大腸。時間正值白露 、秋分節氣。熱降液生,此時地面,早晚便有露氣,秋分以前,地面上的熱多,地面下的熱少。到秋氣下降,暑氣入地,地面上有了露時,地面上的熱,與地面下的熱,多少一樣,上下平分,故曰秋分。

常數 “七” 為河圖成數,代表 “火運太過” 的 “升浮” 作用力,已處於成熟階段。火氣的性質是上升,其權力是閃爍活動,表現為顯露ㄒㄧㄢˇ ㄌㄨˋ聲色,其變動能使燒灼發熱,並且因為過熱而繚亂煩擾。火的特性是光明顯著,它的生化作用是繁榮茂盛,它行使的職權是明亮光耀,行時令是熱,它的異常變化是銷鑠煎熬,它的災害作用是焚燒。

戊戌年,中運火運太過

戊戌年,屬於赫曦(炎暑炽盛)的年份, ”中運火運太過” ,若逢太陽寒水司天,水受火制,所以在人發病為痓ㄓˋ(痙攣;肺熱移於腎,傳為柔痓)。

火運太過,肺受火邪。人們多患瘧疾,呼吸少氣,咳嗽氣喘,吐血、衄血,二便下血,水瀉如注,咽喉乾燥,耳聾,胸中熱,肩背熱,胸中疼痛,脅下脹滿,脅痛,胸背肩胛間等部位疼痛,兩臂內側疼痛,身熱膚痛,而發生浸淫瘡。這是金氣不行、火氣獨旺的現象。

戊戌年,“司天之氣數為寒化六”

常數 “六” 為洛書右足位置,代表西北乾卦方位,乾卦屬金,對應於肺病,大腸,頭部疾病。時間正值寒露、霜降、立冬、小雪節氣。寒露霜降二節。過了秋分,地面上的熱,降入地面下者多,天空的壓力,壓入地面下者亦多。地面上遂寒冷起來。白露時的露,但覺得涼,此時的露,便覺得寒。再過半月,地面上的熱,降入地面下者更多。大氣中收斂力量更大,寒氣增加,露便成霜。立冬小雪二節。一年的大氣,秋降冬沉,春升夏浮。名是大氣在降沉升浮,其實是大暑小暑的陽熱,在降沉升浮。立冬者,降下的陽熱,開始在沉也。陽熱由降而沉入土下的水中,地面上由涼而寒,地面下由溫而熱。寒則收斂力大,雨便成雪也。

常數 “六” 為河圖成數,代表 “太陽寒水司天” 的 “降藏” 作用力,已處於成熟階段。六氣之時,地面上的陽熱,經秋氣之收斂,全行降入土下的水中。造化之氣,中下為本。中下陽多,故稱太陽。此陽熱降入水中,水即將他封藏不洩。此時大氣降壓,水外即寒。水外已寒,則水內陽藏,故稱寒水。

戊戌年,“太陽寒水司天”

“太陽寒水司天” , “太陰濕土在泉” ,水濕相合而從陰化,萬物因寒濕而發生變化,應在人身的病則為水飲內蓄,腹中脹滿,不能飲食,皮膚麻痹,肌肉不仁,筋脈不利,甚至浮腫,背部生癰(一種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)。

“太陽寒水司天”,主氣 “太陽寒水” 勝則胃脘脹滿,飲食不下,少腹疼痛。 客氣 “太陰濕土” 勝則濡瀉(指濕盛傷脾的泄瀉,大便稀清如水,迅速排出。),腫。

戊戌年,“在泉之氣數為濕化五”

常數 “五” 為洛書中央及四隅,代表中央及四時方位,時間為 “四季” 中後 18 天,與 “長夏” 之季相對應。夏秋之間為長夏。長夏屬土,西南這塊地方在五行中屬土,屬長夏;後天卦中屬坤;五藏屬脾。

常數 “五” 為河圖生數,代表 “太陰濕土” 的 “運化” 作用力,尚處於初萌階段。四氣之時,地面上陽熱盛滿,地面下舊有的陽氣,亦升上來,地面上非常之熱,地面下非常之寒。熱屬陽,寒屬陰。大氣陰多,故稱太陰。火在水下則生氣,火在水上則生濕。此時地面上陽熱盛滿,尚未降入土下。寒熱相逼,濕氣濡滋。土氣在升降之交,故稱濕土。

戊戌年,“太陰濕土在泉”

濕氣淫盛。人們多病飲邪積聚,少腹腫痛,小便不通,氣上沖頭痛,眼如脫出,項部似拔,腰像折斷,大腿不能轉動,膝彎結滯不靈,小腿肚好像裂開樣。

案主出生於己酉年,土運不及之年,就診於戊戌六之氣,運氣因素見太陰濕土加臨太陰濕土,大寒節將至,氣運交接己亥之歲,土運不及,初之氣陽明燥金加臨厥陰風木。在此運氣條件下,案主病發腹痛腹瀉、腹脹呃逆(喉間氣逆出聲),病機為土虛木乘,治宜培補太陰,疏泄厥陰。選用六己年運氣方白朮厚朴湯。(臨沂市人民醫院 李玲)
清代繆問解釋白朮厚朴湯: “歲土不及,寒水無畏,風乃大行。民病飧泄ˋ(指大便泄瀉清稀﹐並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。)、霍亂等證,皆土虛所見端。但土虛則木必乘之,是補太陰必兼瀉厥陰也。夫脾為陰土,所惡ㄨˋ者濕,所畏者肝,其取資則本於胃。
古人治脾必及胃者,恐胃氣不得下降,則脾氣不得上升,胃不能遊溢精氣,脾即無所取資。故君以白朮,甘苦入脾。燥濕即佐以厚朴,苦溫平胃理氣,是補臟通腑之法也。肝為將軍之官,乘土不足而淩犯中州,是意泄之。桂心辛甘,泄肝之氣;青皮苦酸,泄肝之血。辛酸相合,足以化肝。複以甘草緩肝之急,兼制過泄之品,毋令過侵臟氣。再合藿香之辛芬,橫入脾絡;炮姜之苦辛,上行脾經;半夏之辛潤,下宣脾氣。其種種顧慮,總不外乎奠安中土使脾氣固密,自不畏乎風氣之流行矣。金氣來複,又得厚朴、半夏,瀉肺氣之有餘,不用苦寒戕土,即《內經》以平為期,不可太過之義也。

繆問說,這是按五行相生相剋的原則組方,歲土不及,重在補土,因此君藥用白朮,甘苦入脾;燥濕用厚朴,同時兼有平胃理氣的作用。土克木,土不及因而要平肝木,故用烏梅酸平入肝;肝為將軍之官,乘土不足,故要瀉脾,辛酸相合,可以瀉肝;桂心、炮薑、藿香皆為溫熱之藥,溫養補火,火能生土,使母強子壯,脾氣固密;半夏、厚朴可以瀉肺氣之餘。

《黃帝內經》:「 “謹候氣宜,無失病機” ; “審察病機,無失氣宜” 」,確實對於我們在治病及體質調理時,起了很大的指導意義。

人生的茶海慈航

Categories:

Tags:

Comments are closed